芯片也被稱作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即IC,是一種將半導體元器件、被動組件等小型化的方式,可以把數量龐大的微晶體管集成到一小小的芯片上。所以芯片是由一個個的晶體管,各式固態半導體組件(二極管、晶體管)組成,20世紀中后期半導體技術的進步使得集成電路也就是芯片成為可能,相比于手工組裝使用分離的電子組件集成電路更加穩定、高性能(小尺寸短路徑,低功率組件快速開關,能耗低)、低成本(照相平板技術,生產效率高)。
芯片為什么這么重要
過去國家與民族之間爭奪的是如土地、人口、燃料、市場等物質資源,這類資源需要基礎交通的鏈接,于是我們建造了眾多的道路與橋梁來運輸該類資源并讓其發揮作用。如今至二戰以來基礎科學并未出現實質性的突破,能源、材料等多領域停滯不前。而人總是在追求更加優越的生活,如今數字基建已經成為新的增長點。
一、數字基建:
處于數字經濟時代的我們,數據已經成為核心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圍繞數據全生命周期的網絡、存儲、計算、應用等基礎軟硬件成為生產生活、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新基礎設施,通過這些新型基礎設施實現對物理空間背后“不可見世界”的管理。立足于當下國際形勢與此次疫情的沖擊,數字基建能有效拉動投資,穩就業、振興經濟,不同于以往的傳統基建,數字基建是當前最有活力的經濟領域。
而數字基礎設施又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與保障,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全世界將迎來一次大力投資數字基建的潮流。
二、通信與計算:
數字基建的應用圍繞著通信與算力展開,翻譯過來就是我們所熟知的5G與芯片,5G通信用來鏈接匯總收集到的數據,算力便是處理匯總起來的信息。
傳統經濟中,生產線、機器、各種載具等作為生產工具,而土地、勞動力、化石燃料成為核心生產要素;對應如今數字新基建,AI、5G、物聯網、云計算便成為了新型生產工具,而算力與數據則成為上述工具的核心生產要素,算力與數據已然成為當前世界競爭的制高點。
1、通信:
通信領域我國十分重視,目前華為的5G專利數量世界第一,綜合技術可以說已經處于世界一流水平,但芯片尤其是高端芯片領域卻不容樂觀,雖然我們有一大批半導體芯片企業如中芯國際、中微電子等,不過他們也不是在所有領域都專精,芯片產業需要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缺一不可,尤其是在一些關鍵技術上。
2、計算:
在如今的物聯網時代獲取信息變得極為方便,甚至在可預見的未來當信息足夠豐富,算力足夠強大,國家的一些決策都能交給計算機,我們要做的僅僅是制定運算規則也就是算法。多行業信息收集后協同計算能產生新的需求、產能與市場,帶動全球經濟發展。屆時各國間的博弈很大可能會變成兩個超級計算機間誰能獲取更多數據,加持科學的算法最終通過更強的算力脫穎而出,做出正確的抉擇。
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到2023年,數字經濟產值將占中國GDP的67%,強大自主的算力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石,而核心要素算力的投入與研發將成為我國的百年大計, 占領了這兩個領域的國家毋容置疑將獲得未來幾十年舉足輕重的實力,甚至決定將來的世界秩序。